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标志着大庆油田的发现。截至2023年3月末,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25亿吨,占全国陆上原油总产量的36%,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等作出了重大贡献。
1960年4月2日,钻机从玉门运抵萨尔图火车站,在吊装运输设备不足的情况下,王进喜说:“革命不能等,我们几十个工人,就是几十台吊车;我们几十个人,就是几十个拖拉机!”
3天3夜,王进喜带领队友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硬是靠双手和双肩把60多吨重的钻井设备从火车上卸了下来,装上汽车,搬运到井场,靠人力把井架立在了茫茫的荒原上。
1960年4月,1205队计划在大庆打下第一口井,为了打好这口井,王进喜和队员们犯了难,每口井要耗水60多吨,加上防漏,还要加上几十吨。
马家窑的管线还没接通,用罐车拉运还要等。有人提议:“用脸盆端水行不行?”王队长一听,高兴地表示:“这个主意好!咱们能人拉肩扛,就能用脸盆端水!”
在呼啸的北风中,王进喜带头开凿厚冰层,100多人组成的运水大军,如同长龙蜿蜒在浩荡的荒原上。
1960年5月,铁人王进喜带领的1205钻井队在大庆打第二口井。钻至700米时,突然发生井喷,强大的气流夹带着泥沙吼叫着喷出井口,一场重大事故眼看就要发生。如果不赶紧压住,井架和设备就有可能陷入地层,造成严重后果。
井喷就是命令!全队职工紧急集合,井上没有重晶石粉,王进喜果断决定用水泥压井。大量的水泥加到泥浆池里,无法融合沉了底,泥浆比重难以提高。井一直在喷,越来越猛。千钧一发之际,王进喜不顾腿伤,带头跳进泥浆池中,用身体搅拌泥浆。
1960年4月29日,万人誓师大会在萨尔图广场召开,标志着大庆石油大会战正式打PG电子 PG平台响。王进喜在会上被评为会战中第一个劳动模范,喊出了“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钢铁誓言。
万人誓师大会以后,学“铁人”运动一浪高过一浪。继王进喜、孙永臣带领的1205钻井队后,又涌现了马德仁、韩荣华带领的1202钻井队,段兴枝、陈茂汉带领的1206钻井队,薛国邦带领的采油队和朱洪昌带领的管道施工队等。
在会战初期,王进喜和马德仁、段兴枝、薛国邦、朱洪昌五位同志被誉为会战职工的“五面红旗”,他们所领导的基层生产队,被首批授予会战的“红旗单位”称号。
以王进喜为代表的会战职工,硬是靠人拉肩扛加滚杠的办法,把几十万吨设备器材拖到数公里外的井场上,展现了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生产的同时,石油工人自己动手盖房子,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30多万平方米的“干打垒”,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物资匮乏的会战年代,以铁人王进喜组织“铁人回收队”、翻找废料堆留存螺丝配件为起点,石油工人秉持“能修不换、能用不领、能自修绝不外委”的原则,让废旧零部件“起死回生”,把闲置设备盘活复用。
PG电子 PG平台://www.dqdaily.com/pic/2025-09/26/8109627_ec601837-f04e-43be-ba31-e58a6f996379.gif width=100% />
会战工委办起了一个缝补组,为职工缝补衣服。后来,油田生产规模扩大,缝补组扩大为缝补厂,从原来的缝缝补补发展到补旧翻新,满足了油田职工的需求,体现了勤俭节约、物尽其用的精神。
王进喜带领回收队职工到各个施工场地回收废旧器材,带动了油田许多单位相继建立起回收队,节约了大量物资,体现了勤俭节约、变废为宝的精神。
以薛桂芳等人为代表的大庆家属,用简陋的工具(五把铁锹)开荒种地,生产粮食支援会战,展现了艰苦创业、自给自足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