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运行实时跟踪、运营状况趋势研判、生产运行一体协同,1075口油气水井和60余座计量站、配水间实现数字化全覆盖……胜利油田孤岛采油管理五区俨然一座“数字森林”,油气生产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得益于党建引领、数智赋能,采油管理五区原油产量连续4年逆势上行,年均增产8000吨,用工总量减少27.8%,人均劳动生产率增加30.8%。2024年,管理区原油超产1.1万吨,利润PG电子 PG平台k>PG电子游戏 PG电子官网超计划1600万元。
取得如此成绩并非易事,持续刷新原油产量纪录的背后,是采油管理五区向新而行、智引未来的科学谋划,他们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发展,加速数智技术与油藏经营深度融合,快马加鞭驶入精益管理、创新发展快车道,推动老油田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在采油管理五区辖区范围内,570余台“磕头机”日夜开采原油,生产指挥中心视频监控岗员工轻点鼠标,就能在长6米的电子大屏上,实时掌握各区域生产情况,这里被称作管理区数智化运行和管理的“最强大脑”。
孤岛采油厂副总工程师兼采油管理五区党总支书记王勇说,作为采油厂生产区域最大、井数最多的管理区,采油管理五区油藏类型复杂、发展任务艰巨。历经56年开发,已进入高采出程度、高采油速度、特高含水的“三高”阶段,加上效益稳产难度日益加大、人员逐年减少,亟需通过变革来激发老区油藏经营新活力。
囿于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管理区党总支意识到“方向比速度更重要”,他们经过反复调研讨论达成共识:把数智赋能作为突破路径,让数据“触角”延伸至油藏经营的“神经末梢”,构建一个智能、极简、可靠的大网络。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管理区党总支系统谋划,依靠数智“头脑”指引,在老油田经营管理上实现了业务重塑,系统将生产运行业务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从油藏开发到生产运行智能管控,从风险预判再到经营管理的决策分析等,诠释了“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油藏经营管理新思路,也让人们看到一个追求“领先、活力、幸福”的采油管理五区。
“轻点鼠标,管理区的经营目标、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等核心数据映入眼帘,太方便了!”操作着“智能油藏运营管理平台”,采油管理五区经营管理室经理王玺深有体会。
聚焦“油藏经营价值最大化”核心,早在2021年,采油管理五区就提出“业务流程嵌入信息化,管理思维融入数智化”的理念。历时3年平台上线,涵盖开发、管理、经营3个功能区的17个功能模块、56个子模块,形成了数据自动提取、指标多级管控、资源集成共享的管理区级数据生态。
现在,依托智能平台打造数智化“五项机制”管理体系,创新构建以产量、利润为主线+N”智慧经营新模式,王玺等人不再需要各业务口反复统计各类数据,就能实时掌握运营脉搏,支撑班子实现高效科学决策,帮助业务人员精准实施过程管控。
在采油管理五区经理伦恒启看来,想快速破解老油田效益发展中遇到的各类瓶颈问题,就要在行动上主动出击,让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靠数据决策,加速释放数智化转型红利。
为了解决偏远断块温度场和压力场的难题,采油管理五区选择了流程短、管损低、能耗少的“就地分水回掺”装置。在渤76断块试点应用后,掺水温度提升12摄氏度,油井平均回压降低0.5兆帕,日增油7.8吨。管理区受益的同时,联合站年掺水处理费用减少21.8万元。
“一切数智化的手段、平台、方法,都不是最终目标,根本上还是要实现油藏经营价值最大化。”伦恒启如是说。
恶劣天气下,突发电路闪停事件,管理区往往会有百十口油井停止运转。过去,从来电到全部油井恢复生产,往往需要四五十名员工顶风冒雨耗时2个多小时才能完成。如今,通过“远程启停+人工”组合运PG电子游戏 PG电子官网行法,在提高开井效率的同时,人力减少一半。
“一旦出现闪停,安全生产指挥大厅人员使用一键启停功能,就能在20分钟内全部恢复生产。”安全生产指挥中心注采管控岗冯红利深深感受到技术进步给生产带来的便捷。
快速、智能、精准操作背后,是生产运行方式变化发挥的支撑作用,这也反映了采油管理五区在基础管理上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技术创新提效。
基层生产方式要变革,怎么做?他们打破传统注采站“大而全”架构,建立计量、监护等“小而专”项目组,仅量油、取样工作,就由原来的35人减至15人;应用无人机、超声波等新技术建设“数智化现场”,在注采505站试点“少人值守”班站,劳动生产率提高59.4%,采油时率提高1.1%。
“数智化带来的便利和高效率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推动我们不断加快建设步伐,提高生产效益。”注采505站党小组组长张滨说。
如何用数智之力做好成本“减法”和效率“乘法”?今年,管理区成功搭建“智能油藏经营报告”,累计推送9期,帮助业务人员及时找出成本优化方向,数据统计工作量大幅下降,油藏运营效率大幅提高。
“‘数智油藏经营样板’是崇高的荣耀,也是沉甸甸的责任。”王勇表示,下一步,管理区将围绕“1335”数智化油藏经营管理体系,深入探索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油气产业高度融合,配套管理模式变革,真正实现前端智能操控、中端智能指挥、后端智能分析、岗位高效协同,打造“低成本、可复制”的智能油田示范管理区。(大众新闻记者 顾松 通讯员 李超君 胡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