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中国电子)官方网站

一种用于冲击钻的冲击结构及钻—PG电子 - 中国电子游戏官网
您好,欢迎进入pg电子官方网站!

咨询服务热线

400-777-0305s

一种用于冲击钻的冲击结构及钻

发布时间:2025-04-24 06:39人气:

  输出轴,沿所述回转空间的轴线插于所述前壳体,所述输出轴插于所述前壳体的一端

  冲击组件,至少具有对所述输出轴施加轴向作用力使输出轴沿轴线方向往复运动的第

  支撑组件,被设置为至少在两位位置对所述输出轴提供径向支撑,以提升输出轴的周

  冲击定环,同轴固定于所述回转空间内,所述冲击定环的内周面与输出轴的周面留有

  冲击齿环,同轴固定于所述输出轴,所述冲击齿环与第一齿部相对的端面设有与第一

  当所述冲击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接触,随着输出轴的转动,

  冲击动环,同轴设于所述回转空间内,所述冲击动环的内周面与输出轴的周面留有间

  弹性件,两端分别抵接冲击定环和冲击动环,所述弹性件保持原长时,所述冲击定环的

  当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沿轴线方向抵触时,所述冲击定环的第一齿部和冲击齿环

  所述冲击动环的至少一个第二凸起沿径向验证形成拨片结构,所述拨片结构被设置为

  所述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抵触时,所述冲击定环和冲击动环之间的具体大于冲击齿环

  所述前壳体的回转空间内壁在后端的位置进项收缩形成环形台阶,所述第二轴承同轴

  10.一种冲击钻,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冲击钻的冲击结

  冲击钻一般会有钻档和冲击档。当冲击钻处于钻档时,冲击钻的主轴只输出转矩;

  当冲击钻处于冲击档时,冲击档的主轴在输出转矩的同时还会产生沿轴向的冲击。而现有

  的冲击钻的冲击结构通常整体尺寸较大,且输出轴在转动过程中稳定性较大,径向跳动明

  弹性件,两端分别抵接冲击定环和冲击动环,所述弹性件保持原长时,所述冲击定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冲击钻的冲击结构,通过包括;前壳体、输出轴、

  冲击组件以及支撑组PG电子游戏 PG电子官网件。其中,输出轴插于所述前壳体内,通过接受动力输入实现周向转

  动。而冲击组件用于对所述输出轴施加轴向作用力使输出轴沿轴线方向往复运动。支撑组

  件至少在两位位置对所述输出轴提供径向支撑,以提升输出轴的周向转动的稳定性。与现

  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击结构,便于缩小冲击结构尺寸;且能够有效降低输出轴

  图1至图7各处标记分别PG电子模拟器 PG电子网站为:前壳体10、回转空间11、台阶12、输出轴20、冲击组件

  30、冲击定环31、第一齿部311、第一凸起312、冲击齿环32、第二齿部321、冲击动环33、第二

  凸起331、拨片结构332、弹性件PG电子模拟器 PG电子网站34、支撑组件40、活动套41、第一轴承42、第二轴承43、后壳体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

  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冲击钻的冲击结构。具体的,该冲击结

  前壳体10的内部形成有回转空间11。此处的回转空间11是指以一轴线转回转轴线

  进行旋转切除形成的空心结构。当然此处所说的回转空间11并非仅仅是以该轴线为旋转中

  心线,并通过旋转切除形成的空心结构,例如还可以在沿回转空间11的内部形成凸起或者

  凹槽,只要这些结构并非完全/大部分改变或者重塑该空心结构,我们依然认为该空心结构

  前壳体10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后壳体50,在此,我们定义前壳体10与后壳体50连

  接的一端为后端。相应的,前壳体10沿回转空间11的延伸方向,并与后端相对的一端被定位

  前端。前壳体10的回转空间11的内壁面在靠近后端的位置径向收缩形成一个环形的台阶

  12。而后壳体50的内部也形成一个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用于设置兼具减速和传动的传动

  机构60,例如齿轮组,常见的如行星齿轮组。由于传动机构60的具体结构与本申请的问题和

  技术方案不相关,此处就不做详细介绍。需要说明的是,传动机构60远离前壳体10的一端用

  于与驱动机构连接,例如和驱动机构连接以获得动力输入。而传动机构60靠近前壳体10的

  一端则与输出轴20连接,以实现将动力输入传导至输出轴20,并是输出轴20产生周向的转

  的一端用于和传动机构60连接,以获得动力输入。而输出轴20的另一端通常用于连接钻头

  或者螺丝批头。当输出轴20转动时,实现钻孔或者螺丝批功能。此处,我们定义输出轴20与

  传动机构60连接的一端为输入端,相应的,与连接钻头或者螺丝批头的一端则被定义为输

  出端。输出轴20的输入端更靠近前壳体10的后端,而输出轴20的输出端则从前壳体10的前

  结合图3至图5,冲击组件30包括冲击定环31、冲击齿环32、冲击动环33以及弹性件

  34。具体的,冲击定环31同轴设于回转空间11内,并且与前壳体10固定连接。优选地,冲击定

  环31与环形台阶12抵触。输出轴20贯穿冲击定环31,并且冲击定环31的内周面与输出轴20

  的周面留有间隙,进而使得输出轴20相对于冲击定环31能够轴向运动。冲击定环31远离输

  出轴20输入端的一侧设有第一齿部311。冲击齿环32同轴固定于输出轴20的周面。并且冲击

  齿环32与第一齿部311相对的端面设有与第一齿部311适配的第二齿部321。当冲击定环31

  和冲击齿环32接触时,输出轴20转动带动冲击齿环32转动,进而产生冲击齿环32相对于冲

  击定环31的转动。此处,我们需要重点关注此时第一齿部311和第二齿部321的运动关系。随

  着冲击齿环32与冲击定环31的相对转动,第二齿部321与第一齿部311完全啮合时,即第二

  齿部321的齿峰对应第一齿部311的齿谷中,第一齿部311的齿峰对应第二齿部321的齿谷

  中,此时冲击齿环32与冲击定环31在保持接触的情况下,距离最小。而当第二齿部321的齿

  峰对应第一齿部311的齿峰中,第一齿部311的齿谷对应第二齿部321的齿谷时,冲击齿环32

  与冲击定环31在保持接触的情况下,距离最大。冲击定环31不动,冲击齿环32相对于冲击定

  环31轴向运动。随着这一过程的重复进行,而与冲击齿环32固定连接的输出轴20,实现往复

  运动。由此,冲击组件30对所述输出轴20施加轴向作用力使输出轴20沿轴线方向往复运动,

  在上述介绍中,我们已经获知,冲击钻能够实现在钻孔中实现冲击的功能。而在某

  些情况下,我们可能会不期待冲击功能的实现,而只希望其仅仅具有钻孔的功能。即此时,

  冲击定环31和冲击齿环32不能接触。为此,冲击动环33以及弹性件34则会派上用场。结合图

  6和图7,冲击动环33同轴设于所述回转空间11内,并可沿回转空间11的轴线方向移动。且冲

  击动环33的内周面与输出轴20的周面留有间隙;冲击动环33的内径小于冲击齿环32的外

  径。弹性件34的两端分别抵接冲击定环31和冲击动环33。弹性件34保持原长时,冲击定环31

  的第一齿部311和冲击齿环32的第二齿部321相互分离,此时冲击动环33远离冲击定环31的

  一侧与所述支撑组件40抵触。由此造成的效果是,在未启动的情况下,冲击定环31和冲击齿

  环32不接触。需要实现冲击转孔功能时,输出轴20与外物抵持,通过操作者外力的施加,使

  得输出轴20前壳体10内移动,实现冲击定环31和冲击动环33的接触。弹性件34受压弹性变

  形,反作用作用于冲击动环33,使冲击动环33抵持于支撑组件40。如果仅仅需要转孔功能,

  则需要避免冲击定环31的第一齿部311和冲击齿环32的第二齿部321接触。此处的弹性件34

  具体的,冲击定环31的外周面沿轴向延伸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312。冲击动环

  33的外周面沿轴向延伸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凸起331。第一凸起312与第二凸起331抵触时,

  所述冲击定环31和冲击动环33之间的具体大于冲击齿环32沿轴向的厚度。当所述第一凸起

  312和第二凸起331沿轴线方向抵触时,所述冲击定环31的第一齿部311和冲击齿环32的第

  二齿部321相互分离。输出轴20的转动,仅仅能实现钻孔的功能。由此,我们定义此时冲击组

  而为了确保维持冲压组件的第二状态,本实施例中,冲击动环33的至少一个第二

  凸起331沿径向验证形成拨片结构332。通过拨动该拨片结构332使冲击动环33转动,进而调

  整第二凸起331相对于第一凸起312的位置。第二凸起331与第一凸起312的相对位置包括相

  对或者错位。二者相对时,冲击组件30处于第二状态。而冲击组件30的第一状态则对应情况

  支撑组件40至少在两位位置对所述输出轴20提供径向支撑,以提升输出轴20的周

  向转动的稳定性。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40包括活动套41、第一轴承42以及第二轴

  承43。活动套41滑动设于所述前壳体10的回转空间11。实现滑动的方式可以采用在活动套

  41外周面设置滑块凸起,而回转空间11的内壁面设置与滑块凸起相适应的滑槽即可。第一

  轴承42设于活动套41内。具体的,第一轴承42的外圈同轴设于所述活动套41内,第一轴承42

  的内圈与所述输出轴20同轴连接。第二轴承43设于回转空间11靠于前壳体10的后端。具体

  的,第二轴承43的外圈同轴设于前壳体10的回转空间11,第二轴承43的内圈与所述输出轴

  20同轴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轴承43同轴设于所述环形台阶12中。该第一轴承42和第二轴

  承43均采用滚珠轴承。通过第一轴承42和第二轴承43在输出轴20靠近两端的位置分别提供

  径向支撑,能够有效降低输出轴20转动时的径向跳动,保证输出轴20工作时的稳定性。并

  且,由于第一轴承42和第二轴承43在提供径向支撑的同时也能够提供部分的轴向限制,从

  而避免像现有技术中在环形台阶12处设置阻挡结构的情况,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冲

  击结构在回转空间11轴向方向的长度,有利于缩小冲击结构尺寸,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

  • 联系方式
  • 传 真:0571-87136301
  • 手 机:15605893320
  • 电 话:400-777-0305
  • 地 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湖州街136号1006室
友情链接
在线咨询

咨询电话:

400-777-0305

  • 微信扫码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13-2023 PG(中国电子)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备案号:浙ICP备15016116号">浙ICP备15016116号
扫一扫咨询微信客服
400-77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