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大庆油田重点推进的产能建设区块,5平方公里的油区有近60部钻机同时运行,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说线钻井队队长梁峰,穿着一身红色工服。他走路很快,和他说话的间隙,稍不留神就被落下,得快走几步才能追上。
由于钻井的特殊性,钻机一旦启动就得24小时运转,技术员、副队长、队长都得坚守岗位,时刻警惕可能发生的问题。梁峰在井上盯了好几天了。上午10时左右,太阳光照在脸上,红肿的双眼,冒头儿的胡须,让他显得略有些疲惫。“昨天井上出了一点小问题,盯了一宿,还没来得及收拾。”梁峰说,“开钻就是命令,一开就不能停。”
跟随副队长张洺瑞的脚步,记者走PG电子 PG平台上二层钻井平台。随着阶梯向上,气温越来越低。尽管早早做了准备,穿上了最厚的羽绒服和大棉裤,戴上了狗皮帽子,但刺骨的冷一下子扑面而来。尤其是风,特别“割”人,没被护着的脸没几分钟就冻疼了,流下的鼻涕瞬间冻成冰。
“今天温度还回升了一点,前两天更冷。最难熬的是晚上,人一会儿就冻得透透的,那滋味真不好受。”张洺瑞说,在寒冷天气施工,更要做好保暖防护,热贴、热姜水等保暖物品,公司都给备全了。
钻井平台上,所有的器械犹如冰块一般让人不敢触碰,一线工人正干得热火朝天。司钻于洪岩手握操作杆,目不转睛盯着屏幕前的各种数据。钻进、起钻、下套管,操作人员密切配合,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完成着,娴熟的动作伴着叮叮当当的碰撞声,让人感到热气腾腾。冬季寒冷,液压大钳一会儿不操作,伸缩气缸就可能冻上,
所以得经常加热。内嵌工肖松柏用蒸汽呲着气缸,脸上崩的泥浆点子都没有擦掉,帽子、眉毛挂了一层雾霜。加热后,肖松柏熟练操作着液压大钳,与外钳工陈作军、场地工张清林三人合力进行接单根作业,配合默契、一气呵成。钻台上“仙气氤氲”,泥浆的热气、锅炉的蒸汽、工人们呼出的热气交织环绕。
此时,钻台下也是一片忙碌。梁峰正朝着泥浆罐和动力区的方向走去。这是他的巡回检查路线,无论刮风下雪,每天都得走上几遍,天越冷走的次数就越多。梁峰说,冬天打井太难了,很多事情都要提前想到做到,稍有疏忽设备被冻,就会耽误施工进度,一个点项都不能放过。
16时,暮色变暗,井场灯火变亮,车辆汽笛声、钻机轰鸣声、石油人呐喊声,声声入耳。这种入耳,不仅响彻荒原,更在心中回荡,映照着大庆石油人“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使命与担当。